焦點
-
神來一刀、光追下放GTX系列,GTC 2019老黃說4月GTX顯示卡就能支援DXR
剛在矽谷登場的NVIDIA GPU 技術大會(GTC 2019),老黃就丟出了幾顆震撼彈,這次雖然沒有預期的7nm GPU Ampere(安培)的消息,但是其中一個震撼的資訊,就是將原本說好只會在RTX Turing圖靈核心才會具備的光追技術直接下放RTX光追技術到現有的GTX系列身上,這下子玩家就算不用RTX專有的RT Core,也能在目前普遍的Pascal核心架構上面實現光追的特色了,只能說老黃真的厲害,GTC 2019隨便砍個幾刀,又一堆人要流血了。 從RTX系列推出前就可以看到一大堆有關光追與DLSS的訊息,連老黃自己都說這是過去12年GPU最大的邁進,想要擁有實時光線追蹤(Real-Time Ray-Tracing)就要選擇採用最新的RTX顯示卡,Turing架構與內建的RT Core核心能夠實現玩家更真實的光影體驗感受,因此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可以看到多少款RTX產品取代了原有GTX 10系列的旗艦地位,不論是RTX 2080 Ti、2080、2070,甚至是後面推出的入門版RTX 2060,都是以優越於GTX 10系列的定位而存在,事實上在效能表現上也的確有更突出的提升,不過,針對目前尚未全面普及化的4K模式(更多玩家使用的還是標準的FHD螢幕),或許GTX 10系列就足以應付所需,即便不久前出爐的GTX 16系列(目前有2款,GTX 1660 Ti、1660),雖採新架構但仍舊維持不支援光追技術的設定,但是這個原本的預設值,被老黃自己打破了。 老黃說,在4月的軟體更新(Game Ready Driver)就會讓原有的GTX系列「支援光追技術」,涵蓋的GTX系列產品線包括了GTX 1060 6GB以上的版本以及剛發布的GTX 1660 Ti與1660(預期將於4月底登場的GTX 1650應該也會在支援的行列中),而且由於GTX並沒有RT Core,所以是透過微軟的DXR(DirectX Ray-Tracing)來實現光追技術的效果,不過由於缺乏硬體加速的緣故,GTX只能透過著色器來進行運算、效率上會比具備RT Core的RTX系列要遜色許多,遊戲中只能開啟低階的光追渲染效果,比不上RTX的表現,並且在FPS上面無法與RTX相媲美。←如果可以媲美的話,那大家就不用買RTX了不是嗎? 支援光追技術的遊戲將會在後續有更多的出現,如果RTX系列不打算往下延伸,在現有的RTX 2060之後繼續推出2050、2030版本(老黃啥時候會再來切幾刀沒人知道~),那做為中低階市場佔有軍隊的GTX 16系列、甚至是現有的GTX 10系列就是主要的現役產品,向下延伸讓這些產品得以支援基本的光追特色應該也是必然的趨勢,更何況對手AMD也都準備支援光追技術了(透過軟體更新與優化),不先出招讓市場來個震撼怎麼佔據GPU的領先優勢與地位呢?只能說,老黃果然是刀法精湛,隨時都有神來一刀之舉啊! (那些為了光追買RTX顯示卡的玩家,如果原本用的就是GTX 1060 6GB以上版本,看到這一刀的施展,不知心裡面會作何感想呢?哈!) 後續,還有更多相關GTC 2019的訊息提供給大家,請鎖定PCDIY!頻道喔!
-
抄完蘋果換三星、Google Pixel 4正面螢幕開洞並後置雙鏡頭
去年的Google Pixel 3系列推出時,較大的機型Pixel 3 XL採用蘋果iPhone X為業界「引進」的正面瀏海造型,由於形狀實在太過「凸出」,被媒體、使用者嘲諷到一個嫑嫑的。隨著時間過去,Google大約會在半年後(估計是10月份)推出新一代的Google Pixel 4手機,這次正面沒有瀏海、而且還是「全螢幕」呢!不過還是「參考」了三星的正面Infinity O鏡頭設計... Pixel 4正面螢幕採用全螢幕設計,和日前剛推出的Galaxy S10+的「Infinity O」設計相同,都是雙鏡頭的配置,而Pixel自從去年推出的Pixel 3系列開始採用正面雙鏡頭、提供超廣角自拍鏡後,獲得一致好評,因此沒意外的話,這次的Pixel 4正面應該也會是雙鏡頭配置。(不過也有可能是Pixel 4 XL採用雙鏡頭、Pixel 4依然採用單鏡頭的配置) 雖然說這外型的感覺是抄三星的Galaxy S10系列手機,不過確實,這樣的正面設計比前一代Pixel 3 XL好多了(小編認為Pixel 3反而是當時相對較好看的機型)! 另外,這次流出的外型設計上,還有一個重要指標,過往Pixel系列手機雖然都採用後置單鏡頭配置,但該鏡頭卻是智慧手機行列中,眾多玩家評選最強智慧手機鏡頭,靠的全都是Google強大的AI演算技術,藉此達到能夠超越其他搭載雙鏡頭甚至三鏡頭的智慧手機。最新諜照顯示:Pixel 4將可能搭載後置雙鏡頭了! 試想Pixel從前靠著單一一顆鏡頭就達到超越其他智慧手機的拍照水準,要是來個兩顆,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境界,這顆鏡頭有可能是超廣角鏡配置,或者也有可能是用來作為AR擴充實境用途。 最後,從諜照圖中還可以看到一點是,從手機背面並沒有看到指紋辨識區的設計,考量到近來,在OnePlus 6T推出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加上三星Glaxy S10系列引進的UltraSonic指紋辨識技術後,Pixel 4身為一個將近年底才要推出的新機,不意外的話,應該也會採用同樣的螢幕下指紋辨識技術,以達到正面幾乎全螢幕的設計。(扣掉那兩顆正面鏡頭的話..) 至於規格的部分,小編預計處理器會採用高通Snapdragon 855,這幾乎是今年Android旗艦機預計都會搭載的核心處理器。記憶體方面,有鑒於去年Pixel 3系列僅搭載4GB記憶體被大家ㄍㄧㄠˇ到翻掉以後,相信Google這次應該會學乖一點,把記憶體提高到至少6GB、甚至8GB的水準,不是說Google對於自家軟硬體的調校技術不夠,而是Android App也日漸肥大,相較會需要更多記憶體支援才足夠使用。 雖然說目前來看,這些諜照都還言之過早,但不管怎樣,2019年的旗艦機外型看來勢必會隨著三星推出「Infinity O」正面螢幕設計後,在Android手機中帶起一陣風潮,Pixel 4就目前為止來看應該也不意外的會採用相同設計。接下來就看9月的新iPhone要怎樣接招了,若是還是採用瀏海外型設計的話,市場趨勢的領頭者就很有可能會改由三星帶起也說不定。
-
《全境封鎖2》顯示卡火拼!Radeon VII和RTX 2080分庭抗禮
Ubisoft今年眾所矚目遊戲之一《全境封鎖2》正式上市!相信許多玩家們應該已經爭先恐後的擠入伺服器中看看新一代的遊戲內容了吧(應該吧?),小編自己也花了一點時間玩玩看,目前來說的感覺還ok!不過本文的重點還是在於:《全境封鎖2》內建的硬體效能測試。 雖然《全境封鎖2》與《全境封鎖》採用相同引擎(Snowdrop)打造,但兩者的遊戲場景截然不同,從冰天雪地的曼哈頓轉移到了盛夏的華盛頓特區,沒有一代的冰雪覆蓋地面,因此地表上的畫面細節將會更加醒目,柏油路面、落葉叢地或是基本的街道地區,這些都將比單純的冰雪還要更複雜許多,也因此相對的,對於顯示卡的效能表現也就更加吃重了。 此外,兩代遊戲其實都使用進階體積光照效果,不過因為遊戲季節和場景差異,加上《全境封鎖2》更鮮艷的色調,和一代比起來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習慣前作冷色調的玩家對更多色彩的《全境封鎖2》可能要習慣一下了。 在看測試結果之前,先來看看《全境封鎖2》遊戲的實機畫面吧!以下畫面是遊戲在2K@144Hz解析度下的畫面,畫質則是遊戲預設的「極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使用的是具備HDR模式的電競螢幕,這對於顯示卡也會是另一項額外的硬體負擔。 再來就是這次的重點了,也就是各顯示卡在《全境封鎖2》內建的效能測試中,可以獲得什麼樣的FPS表現。 《全境封鎖》系列遊戲內建效能測試功能已經是眾所皆知的特色了,近幾年也是顯示卡類型產品的熱門測試選項之一,不過隨著時間的推進加上眾多其他代表遊戲如《極地戰嚎 破曉》、《古墓奇兵:暗影》以及《刺客教條:奧德賽》等系列新作推出,2016年推出的一代《全境封鎖》也逐漸失去參考價值,也因此,《全境封鎖2》的推出對於小編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測試工具之一,並且有其重要參考價值所在。 這次測試的顯示卡找來了NV陣營的RTX系列,包含RTX 2060、RTX 2070以及RTX 2080,另外還要其上一代產品GTX 1080,而在AMD陣營的部分則是找了Radeon VII以及RX 590兩者做為參考。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Extreme 4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DDR4-3200 8Gx2 儲存空間:Intel Optane 905P 480GB 作業系統:Win10 Pro 64Bit build1809 以下就是這次小編幫大家整理出來的效能測試結果: 從結果中可以發現,AMD陣營中,RX系列顯示卡單張若要在FHD解析度中有60 FPS以上表現的話,RX 590算是比較穩的選擇,RX 580的話推估應該會在60 FPS左右而已。 不過新出的AMD Radeon VII顯示卡就不意外的輕鬆達到破百FPS的表現,FHD解析度下來到114 FPS,相信若是將畫質稍微從「極高」調整成「高」的話,就能維持在120 FPS左右的水準了。除此之外,Radeon VII在2K解析度和4K解析度下的表現也還不錯,2K維持在86 FPS、4K解析度則是49 FPS。 另一方面,在NVIDIA陣營中,前一代的GTX 1080在FHD解析度中可以達到91 FPS,4K解析度時則是掉到32 FPS。新一代的RTX系列顯示卡裡,RTX 2060在各解析度下的表現和GTX 1080相當,表現不錯。而高階的RTX 2080則是同樣和AMD Radeon VII一樣在FHD解析度下達到破百FPS,4K解析度時也達到48 FPS。 值得一提的是,Radeon VII和RTX 2080在這次的測試中,兩者的效能表現可謂旗鼓相當,也就正如同AMD當初在推出Radeon VII顯示卡的宗旨相同:和RTX 2080效能相同、但價格便宜些。 但兩者都無法在《全境封鎖2》的4K解析度下獲得60 FPS的表現,這部分Ubisoft官方也有推出一系列的硬體規格和FPS對應表: 作業系統:Windows 7 | 8 | 10 處理器:AMD FX-6350 | Intel Core I5-2500K 記憶體:8 GB 顯示卡:AMD Radeon R9 270 | Nvidia Geforce GTX 670 顯卡記憶體:2 GB DIRECT X:DirectX 11 | 12 作業系統:Windows 7 | 8 | 10 處理器:AMD Ryzen 5 1500X | Intel Core I7-4790 記憶體:8 GB 顯示卡:AMD RX 480 | Nvidia Geforce GTX 970 顯卡記憶體:4 GB DIRECT X:DirectX 11 | 12 作業系統:Windows 7 | 8 | 10 處理器:AMD Ryzen 7 1700 | Intel Core I7-6700K 記憶體:16 GB 顯示卡:AMD RX Vega 56 |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顯卡記憶體:8 GB DIRECT X:DirectX 11 | 12 作業系統:Windows 7 | 8 | 10 處理器:AMD Ryzen 7 2700X | Intel Core I9-7900X 記憶體:16 GB 顯示卡:AMD Radeon VII |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顯卡記憶體:11 GB DIRECT X:DirectX 11 | 12 看來想要在遊戲中達到4K@60Hz的表現的話,得要衝上RTX 2080 Ti、或是在AMD Radeon VII的畫質設定上做一些更改才可以了。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9OG_2NH4M 本次的顯示卡效能測試就先到這部分告個段落,由於時間的關係,無論是AMD還是NVIDIA都沒有繼續往RX590和GTX 1080等級以下的顯示卡繼續測試,只能先就雙方陣營前後兩代的代表顯示卡做測試,玩家們可以先用這些數據做為參考標準,衡量自己電腦的配備用來玩《全境封鎖2》時到底順不順囉!
-
M.2藍標轉進PCIe NVMe、WD Blue SN500新推出定位高C/P
Western Digital這陣子相當積極,接續先前M.2黑標SSD的好評之下,剛發布的SN750算是提供了玩家在高階版本上的新選擇,而且更新一代的LLF NAND (Low Latency Flash NAND,低延遲快閃記憶體)能與Intel Optane 3D XPoint、三星Z-SSD相媲美的技術也即將登場,看來大整合之後的WD實力不容小歔! 接續剛發布的SN750之後,主打完加入手的「藍標」系列也即將轉進PCIe市場,新推出的SN500就是第一款首發版本;目前的藍標M.2 SSD都還是以SATA3為介面,後續SN500推出將取代現有的SATA3版本、轉進PCIe NVMe架構,讀寫速度也將大幅提升達3倍左右,提供玩家更具C/P的SSD產品。 從這款藍標的命名跟先前剛發布的黑標SN750,可以發現算是承襲同樣風格,卻又分佔兩塊不同定位的市場,應該是WD在後續的SSD佈局上的思考模式(未來的綠標應該預期會以SN300為起始命名吧、猜測),Blue SN500有幾項特點: 1. 跨級至NVMe效能 2. 傳輸速率高達讀取1,700MB/s、寫入1,450MB/s(500GB版本)/ 1.300MB/s(250GB版本) 3. 自家控制器搭配自家3D NAND顆粒 4. 低功耗 5. PCIe Gen 3 x2 6. 支援WD專屬SSD Dashboard軟體 7. 5年有限保固 目前一共推出有2款容量版本:250GB、500GB(產品型號分別為WDS250G1B0C、WDS500G1B0C),尺寸為M.2 2280,在Amazon上頭已經可以看到有販售的蹤影,上面的報價為54.99美元(250GB)、77.99美元(500GB),折合台幣其實蠻便宜的,頗符合目前SSD普遍價位,對講求高C/P值玩家來說,具有一定水準的表現以及有WD大廠保固背書的條件下,在面對一堆SSD不知如何下手選購的時候,或許是個不錯的入手考量。 (那請問官方可以出更大容量的版本嗎?500GB拿來裝遊戲不太夠捏~)
-
吃雞吃到被關?印度禁止玩《絕地求生》手遊:毒害青年
真的有那麼嚴重嗎?!玩遊戲玩到還會被關?沒錯!在印度「真的會」。 印度政府發表:禁止年輕人在公眾場合玩《絕地求生》手遊,並表示這個遊戲會毒害年輕人,令其上癮。 《絕地求生》手遊自從進入印度市場後,就在年輕族群中瞬間夯起來!起初還只是學生組織認為該遊戲比毒品危險,認為會讓學生上癮、並且使他們的成績下滑,後續連家長也都向印度總理提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最後建議政府封殺這款遊戲。 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0人因在公眾場合玩遊戲被捕,這些人當中有6名大學生和公司員工、研究生、還有青年居民在路邊玩遊戲結果被警方逮捕,而且印度警方還沒收了這些人的手機喔! 會不會太誇張!小編只聽過遊戲因為內容太過暴力血腥、或是過於腥羶色導致被下架,還不曾因為「遊戲會讓人上癮」被國家政府禁止的,《絕地求生》也算是打破一項新紀錄了! 但至於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嚴重?其實還是要看人了,過去的確有聽過玩家因沉迷《俠盜獵車手》而在現實生活中真的上演搶劫、開槍等事故,但後來經過調查,都是因為這些人本身的精神和生活狀況就有問題,所以才會導致偏差的產生。但事實上遊戲真的會讓人上癮嗎?小編認為還是要看玩家自己的選擇了。
-
GTX 1060淘汰!EVGA GeForce GTX 1660實測更快近20%
前陣子NVIDIA才正式推出萬眾矚目的GeForce GTX 1660 Ti顯示卡,首度將最新的圖靈(Turing)架構導入上一代的GeForce GTX系列顯示卡中,開啟GTX 16系列顯示卡大門,當時小編也為玩家們迅速帶來。 而NVIDIA動作不斷,緊接著又推出了相對更入門款的GeForce GTX 1660顯示卡,同樣是採用圖靈架構,不過相對來說,時脈更低些、價格也更便宜點。小編這次也收到EVGA推出的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版本(下稱GTX 1660 XC Ultra),馬上先大家來開箱囉! 不同於上次小編收到的EVGA GeForce GTX 1660 Ti XC顯示卡的短胖外型,這次的GTX 1660 XC Ultra比較偏向EVGA自家常見的設計,外型上較狹長,厚度為2槽,採雙風扇設計,並且放上EVGA獨特的導流設計,以強化整體的散熱效率。來看看細部的外型吧! 實際將GTX 1660 XC Ultra拆開來看看吧!卡片本身可拆卸至四層,分別是最上層外蓋、散熱鰭片、保護蓋以及PCB板。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效能跑分啦!先來快速看看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的基本規格吧!基礎時脈為1530 MHz、最高可超頻至1845 MHz,CUDA核心數為1408。記憶體方面則是搭載6GB GDDR5@192Bit、頻寬為192.1 GB/s。 小編將以常見的3DMark、VRMark跑分軟體,實際將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的效能表現量化,並且將其和GTX 1660 Ti、GTX 1060 6GB、GTX 1070三張顯示卡做比較。另外,將以三款熱門的電腦遊戲測試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的FPS表現,以利玩家們參考。 從上面的效能測試結果來看,可看出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的效能大約落在GTX 1060 6GB和GTX 1660 Ti之間,部分在採用DX11模式下的測試(如Fire Strike系列測試)中,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的表現略輸GTX 1060 6GB,不過在新的DX12模式下,則是都比GTX 1060 6GB優秀的多。以Time Spy為例,GTX 1660獲得5838分、GTX 1060則是4838,相當於17%左右的效能提升。 另外,在遊戲FPS的效能測試方面,三款常見的《刺客教條:奧德賽》、《古墓奇兵:暗影》以及《極地戰嚎 破曉》遊戲中,最高畫質的預設設定下,除了《刺客教條:奧德賽》外,FHD解析度都能達到60 FPS以上的表現,整體來說遊戲體驗很流暢,而《刺客教條:奧德賽》因本身遊戲對於顯示卡的硬體規格一向要求較高,因此,若想有流暢的體驗的話,可能須將畫質設定降低些。 在《Apex英雄》和《黑色行動4》兩款遊戲中,以FHD解析度最高畫質下的設定來看,則是平均都能達到約120 FPS的水準,整體來說流暢度已經十分足夠。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2K和4K解析度下,GTX 1660仍舊是不夠力的,都只有最高30 FPS的表現(《極地戰嚎 破曉》下)而已,若是要在高解析度下仍有不錯的遊戲體驗的話,還是衝RTX 2070以上或是上一代的GTX 1080以上吧! 整體來說,小編收到的EVGA GeForce GTX 1660 XC Ultra版本,該系列顯示卡一向比官方公布的公版時脈還要更高,因此,實際的效能表現也會更加優秀些,而就本次的測試結果來看,也確實如此,還在使用GeForce GTX 1060的玩家們真的可考慮換卡了,而再上一代GTX 960的玩家們就更不用說了,NVIDIA官方表示兩主相較之下,GTX 1660可提供最高3倍的效能提升。 另外,以GeForce GTX 1660建議售價220美金的價格來看,換算匯率和大約的關稅等等以後,大概會落在6,500~6,600台幣的價格(頂多7,000台幣),還算是具有競爭力的選擇,比較不會有GTX 1660 Ti近萬元的售價卡著RTX 2060顯示卡的誘惑,需要兩張GeForce GTX 1660的售價才等於一張RTX 2060。以這樣的價格來說,在FHD解析度下的遊戲環境裡,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EVGA 艾維克科技 廠商電話:(02)8226-2868 廠商網址:
-
Western Digital在SFD18展示其LLF快閃記憶體技術,可與Intel Optane媲美
在每年的Tech Field Day (技術領域日)中,都會聚集各大科技巨頭,來討論未來的新產品與技術。其分成多個領域,像是在Storage Field Day (儲存領域日)就邀請到伺服器、雲端、儲存裝置等大廠來討論下一代的儲存技術。今年2/28所舉辦的中,在Western Digital (簡稱WD)簡報的內容裡可以發現他們有秘密武器,那就是LLF NAND (Low Latency Flash NAND,低延遲快閃記憶體),擁有延遲低、效能高、壽命長等特色,能與Intel Optane的3D XPoint技術與三星的Z-SSD等技術媲美! WD的記憶體產品解決方案副總裁Luca Fasoli博士,在SFD18裡面說明:「我們實際上可以製作出非常快的客製化產品...讓他們的存取時間落在微秒級!」從簡報可看出,WD正在開發新的LLF (Low Latency Flash) NAND晶片,其每GB容量的售價介於傳統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之間,這款LLF NAND採用的是SLC或MLC晶片,其延遲時間屬於微秒(microsecond, μs)等級。 再仔細看圖表,可以發現LLF NAND (綠線)的成本僅有DRAM (黃線)的1/10,但還是比3D NAND(藍線)高出3倍。不過不久的將來,LLF NAND和傳統NAND都會快速降價,不像DRAM的曲線幾乎維持不動!因此可出LLF NAND在未來有很大的競爭力! Fasoli表示,WD未來將會有一系列LLF NAND的產品,並會在時機成熟時正式推出,從圖表中可以看出,LLF NAND的規格大約會有50微秒到500微秒等產品等級,價格相差1倍。其中,比較慢的版本,價位幾乎快跟傳統NAND一樣,因此有可能取代傳統NAND。至於未來WD是否會推出應用產品(意指: LLF SAS, SATA, NVMe介面的終端用產品),或是NVDIMM規格的產品,則還有待觀察。 自Western Digital併購了HGST與SanDisk之後,其儲存產品組合可說是更加豐富。從企業級儲存、行動儲存,到客戶端儲存、零售端,都可以全部覆蓋!以自家原來的硬碟技術,搭配SanDisk在快閃記憶體領域的專業技術,以及在市場受歡迎的程度來看,以前那種只能在硬碟領域那邊講自家的技術,現在連快閃記憶體領域也能出來與其他大廠並肩而行,讓WD當初斥資併購的錢沒有白花! 從圖表可看出,透由自家的記憶體技術,搭配各種平台,WD的產品可說是應有盡有,包括OEM產品、雲端、車用、監控,再加上,也等於正式跨足電競領域,可看出,WD的產品等於橫掃整個垂直應用市場與技術平台! 如今,WD再發表LLF NAND,相信將會促使大廠們推出更快、更省錢的快閃記憶體儲存方案,讓整個產業生態更加進步!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_MDXrFvHM WD在SFD18的簡報之一
-
2.5Gb/s高速網路加持、ASRock 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開箱實測
知名主機板廠商華擎科技(ASRock)日前為壯大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高階處理器的X399系列主機板,宣布推出全新「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除了為玩家們帶來實用的主機板功能以外,這次也特別強調該主機板搭載自家技術Phantom Gaming 2.5Gb/s高速網路,讓玩家可以有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這次小編也收到了這款X399 Phantom Gaming 6,話不多說,馬上來開箱囉! 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的外型設計走的並不是自家其他Phantom Gaming Z390產品線的外放設計,造型相對來說並未有太多的修飾,整體來說是走相當簡約洗鍊的外型,配色則是全新的黑銅色消光黑PCB設計,從散熱片以及晶片保護蓋上的雕紋來看,有一種簡單優雅的風格,外觀更加沉穩,也是別有一番特色。 硬體規格的部分,X399 Phantom Gaming 6可支援AMD X399晶片組,對應腳位為TR4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採8相供電,搭配超大型XXL鋁合金散熱片加上熱導管,可以更快速且有效率地把廢熱戴走,讓系統更加穩定。支援Dr.MOS技術,可以獨立監控、最佳化每一相電源,達到比以往更有效率、也更精準的電源調控,進而擁有更優異超頻能力。 記憶體方面提供多達8組插槽,最高可支援到128GB、時脈則是最高可支援3400 MHz,顯示卡的部分則是支援3組PCIe x16插槽,支援AMD CrossFireX技術和NVIDIA SLI技術。 儲存空間的部分,X399 Phantom Gaming 6提供3組Ultra M.2插槽,可支援最長的22110(110mm)規格M.2 SSD,另外也附上鋁合金M.2散熱盔甲,能夠幫助M.2 SSD散熱,避免發生過熱而降速情形。除此之外,另外還有提供8組SATA 6Gb/s插槽供彈性使用,支援RAID 0/1/10。 X399 Phantom Gaming 6為玩家帶來2.5Gb/s高速電競網路,採用Dragon RTL8125AG網路晶片組(提供2.5Gb/s頻寬),讓頻寬直接向上提升高達2.5倍。此外另配置一組Intel I211-AT網路晶片組(提供1Gb/s頻寬),可適用於一般辦公室環境。若搭配雙網路同時開啟,則可提供玩家最佳的遊戲體驗。玩家可以透過Phantom Gaming 2.5Gb/s小工具,來檢測並加速遊戲流量,能夠滿足玩家不管是遊戲、直播、還是影音串流,都能有流暢且快速的網路傳輸速度。 X399 Phantom Gaming 6的BIOS設計簡單明瞭,可迅速讓玩家調整主機板的各式重要參數。 X399 Phantom Gaming 6本身支援AMD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免不了的一定要帶大家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囉! 小編也找了當紅的《古墓奇兵:暗影》和《刺客教條:奧德賽》來做為測試的標準,兩款都有內建跑分測試功能,因此,可以直接將X399 Phantom Gaming 6的效能表現量化。實測結果如下: 從遊戲的跑分結果來看可發現,FHD解析度下可輕鬆在60 FPS、甚至破百的流暢度遊玩,即使到了2K解析度也仍然可有60 FPS左右的流暢度整體來說表現不錯喔! ASRock這次也提供X399 Phantom Gaming 6多種不同的軟體功能輔助,讓玩家們的使用體驗可以更有效率、也更完整。 Phantom Gaming Tuning提供預設三種模式:效能、標準以及省電,讓玩家可以快速切換,以便因應不同工作/遊戲環境。其他還有許多相關的超頻功能,也結合在該軟體中。 Polychrome RGB燈效軟體是ASRock獨家的技術,除了主機板本身具備RGB燈效設定外,還可藉由使用符合Polychrome RGB認證的裝置,直接使用軟體進行調整,非常方便。 這次ASRock因應AMD Ryzen系列把處理器核心數往上推,以及遊戲實況、直播等風潮盛起,推出高階的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除了記憶體插槽給好給滿、處理起支援Threadripper系列以外,最大特色就是支援Phantom Gaming 2.5Gb/s網路,使得玩家不管是要用來實況還是直播,都能有流暢、不延遲的高速網路加持,使得X399 Phantom Gaming 6成為直播主的專業利器之一。 另外,也為大家附上先前PCDIY!「PC報報」影片中,為各位解釋這一次ASRock X399 Phantom Gaming 6的相關訊息,有興趣的玩家不妨看看喔!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7oiuQan6U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
訊連(CyberLink) 威力導演17免費30天、完整版功能剪片超輕鬆
「威力導演」這個剪片軟體對大部分影像處理者來說肯定不陌生,時至今日甚至已經推出「威力導演365」,也就是雲端版,可以不受限制、隨時想下載使用就下載。不過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一般版本的「威力導演17」,而且官方訊連科技(CyberLink)很佛心的推出「威力導演17免費30天」,下載後直接提供完整版功能! 威力導演17作為老牌的剪片軟體,擁有入門初學者和專業工作者所需要的各種功能、極速效能和格式支援,隨著時間的演進,現在也支援包含360˚全景素材、Ultra HD 4K和最新線上影音平台格式等功能,功能更加強大。 這次還提供「運動攝影工房」的功能,它集結剪輯運動類影片必備的功能,包含像是校正色彩、修復魚眼變形、運用縮放、平移、快轉、慢動作、倒播、重播等不同特效點綴,串接所有素材,快速剪輯出動感的運動類影片。 另外,除了功能以外,操作介面也簡化,使用時,每個「快速專案範本」結合了吸睛文字標題、動畫物件、主題背景以及流暢轉場特效,而且各式選項都可以直接用拖曳的方式拉到工作軸中,操作變得更加簡單直覺,剪片更加輕鬆! 最後,威力導演也提供大量的個人化設計工具,能依據不同需求,客製化各式特效和動畫效果,自訂起訖時間、色彩、路徑,讓視覺層次更加豐富多變。包含像是文字設計師、子母畫面、遮罩設計師、轉場動畫、字幕工房等等,該有的功能應有盡有! 以前使用威力導演免費試用版時,都會被限制部分功能,不過這次訊連直接解禁,將所有功能一次開放,並且讓使用者下載後30天內隨便使用!(不過還是會有浮水印就是囉!)對於臨時有剪片需求的使用者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5LOQIjqcSs 另外,這次威力導演也推出新的「創意導演365」,它是全方位專業影音創作解決方案,該系列包除了威力導演提供影片剪輯功能以外,還有「相片大師」可以讓使用者進行相片編修,從基本工具到專業編修工具,結合人性化操作介面,輕鬆將360˚相片轉換成趣味小星球或驚豔全景照,或使用智能工具,讓修圖功力如虎添翼,快速移除、仿製或移動圖中物件等等,功能非常齊全。 除此之外,還有提供專業音效後製和色彩調整的軟體像是ColorDirector,它搭載一系列易上手且強大的影片調色工具,可輕鬆改善光線問題,精準調整色調細節;AudioDirector則是專為音訊後製所打造的應用程式,顯著改善聲音表現,創意點綴生動音效,另外還包含多種擴充內容和特效。 只要在訂閱創意導演365的期間,都可以隨時享有最新軟體版本的體驗,並且可無限下載擴充內容和範本,強化整體的工作效率。 廠商名稱:訊連科技 廠商電話:02-86671298 廠商官網:
-
Windows 7的SHA-2更新包已經開始發放,趕快更新!7/16後就不用擔心Windows Update不能用啦!
大家先前有看到這篇文章嗎?這裡簡單說明一下,微軟於2019年3月12日起發出一個可以支援SHA-2的獨立更新包,讓Windows 7與Windows Server 2008的用戶更新,以便在7月16日以後,能夠繼續收到以SHA-2加密演算法來做數位簽章的Windows Update更新檔! 今天起,微軟正式發出這個 囉!號碼是KB4474419,相信大家應該會陸續收到!若沒有的話,記得趕快開啟您的Windows Update來更新吧! 更新完KB4474419,並重新開機之後,可能,以便能順利使用SHA-2的服務!記得一併更新哦! 為了讓您7/16以後安裝的Windows 7電腦,能夠順利使用Windows Update服務,建議還是要趕快到,下載所有KB4474419的更新包,至少也抓一下Windows 7的部份,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可能還要再去,下載所有KB4490628的更新包,必要時只要抓Windows 7的部份,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PCDIY!已經幫各位準備好了,只要到以下微軟官方網址下載即可! 先安裝這個: ● SHA-2 code signing support update for Windows 7 x86 (KB4474419 32位元版): ● SHA-2 code signing support update for Windows 7 x64 (KB4474419 64位元版): 再安裝這個: ● Servicing Stack Update for Windows 7 x86 (KB4490628 32位元版): ● Servicing Stack Update for Windows 7 x64 (KB4490628 64位元版): 最後,祝福各位Windows 7能夠再戰10年!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